b体育新闻
btiyu
此前据天猫发布的数据,今年“双11”预售开启仅10分钟,有12个美妆品牌宣布预售破亿元。预售仅1小时,
以透明质酸原料起家的,布局了原料业务、医疗终端业务、功能性护肤品业务、功能性食品业务四大板块。其中,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为核心收入来源,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营收占比分别高达51.15%、67.09%、72.45%,63.92%。
在功能性护肤品赛道,布局了专注玻尿酸科技修护的“润百颜”、抗初老护肤的“夸迪”、油皮护肤的“BM肌活”,以及深耕敏感肌赛道的“米蓓尔”等品牌。其中,“润百颜”、“夸迪”两个品牌年收入超过15亿,“米蓓尔”、“BM肌活”两个品牌有望跑进10亿阵营。
近日,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探访华熙生物安徽巢湖工厂,亲历一款功能性护肤品从原料到成品的诞生,挖掘国货美妆崛起背后的路径。
在华熙生物安徽巢湖工厂,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,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生产线由中央控制室、制水环节、乳化间、静置间、灌装间、包装间等车间组成。
作为全厂的控制中心,中央控制室担起了整座工厂生产的调度,只需要一人操作系统,就能完成生产调度、过程控制、质量监控、数据处理、故障分析等工作。“中央实验室”抓取生产线上设备的各种参数,这些数据被传送到华熙生物总部的数据处理中心,对全国各地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汇总分析。
在“制水车间”,华熙生物的护肤品使用的是医药级纯净水,通过活性炭、多介质、树脂层、RO反渗透膜等层层过滤,以及EDI电渗析处理,净化而成,并受热转化为洁净蒸汽。
“华熙生物的护肤品着重把有功效的成分给足,而尽量不用或减少增稠剂、防腐剂等对皮肤没有功效的成分添加,从而实现功效与安全的高标准”,华熙生物王玉玲工作室负责人、资深配方师王玉玲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。
“乳化”是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又一个关键环节,各种原料会根据不同比例进行搅拌、均质,以确保满足工艺中对物料均质乳化要求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,通过MES系统(生产执行系统),确保物料投料准确、工艺参数符合规程要求。
原料完成配制后,如何最终变成消费者手中的产品?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,半成品物料会在静置车间密闭的储罐中静置,通过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指标等相关检测后,通过全自动化灌装,以及后续的包装,最终完成护肤品的一整套生产流程。
除了智能化的生产环节,国货美妆品牌的出圈,也离不开对产品研发的重仓投入。
2020年-2023年前三季度,华熙生物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.41亿元、2.84亿元、3.88亿元、2.77亿元,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分别达到5.36%、5.75%、6.10%、6.56%。相比国内化妆品上市企业平均的研发费用率2%-3%来说,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率较高。
“从科学本质出发,不断创造技术的可能性;从消费者需求出发,不断洞察消费者需求。”华熙生物护肤品事业线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结合二者,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。
“功能性护肤产品绝不是‘原料桶’——把一个个功能性成分加在一起的组合”,刘喆介绍,华熙生物对功能性护肤品的研发是全链路的,贯穿原料、配方技术、包装剂型、生产工艺等多个环节b体育。
原料创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,首先是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开发新物质。与从动物或植物中提取相关原料相比,用技术来生产,产率和纯度都能有明显改进,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,更加绿色环保。
除了长期研发的透明质酸原料,华熙生物也在胶原蛋白、麦角硫因、依可多因、人乳寡糖等赛道寻找新的增长曲线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,通过
技术,华熙生物已推出新一代微分子透明质酸Hybloom微真和Bioyouth-EGT Pure超纯麦角硫因等原料产品。同时美妆,红景天苷、甘油葡糖苷、人乳寡糖和肌肽等物质也在进一步产业化中b体育。此外,除了积极储备新物质,刘喆团队也在拓展既有物质的功效维度,做“金矿”的二次挖掘。
刘喆团队通过对既有成分做“化学接枝”、“超分子组装”、“混合增效”三条路线进行创新。
如“超分子组装”,让两个分子彼此“纠缠”,形成的超分子能携带多种活性成分美妆,形成1+N的组合。这一技术的优势还在于,可以在前期借助计算机模拟设计并筛选出可能的超分子组合,有效降低了筛选成本和周期。
在“BM肌活”品牌新上市的海藻充能水和充能霜中,华熙生物已使用了GABA(γ-氨基丁酸)超分子,它同时携带多种活性成分,有着促进吸收、长效作用和降低刺激性等优势。
如“润百颜”品牌的明星产品“玻尿酸屏障调理次抛精华液”运用了脂质体技术,它有助于增强透皮吸收效果。“BM肌活”品牌的“
双萃精华油”“海藻充能霜”“糙米平衡控油乳”则使用了Hyatarcol传导技术,该技术以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为载体,结合复配技术或制剂技术,能够促进或阻碍皮肤屏障对特定活性成分的吸收,帮助不同成分在皮肤表面和深层各自发挥作用。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